国家电网公司教授、高级工程师来小康
10月13-14日,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国家电网公司教授、高级工程师来小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电动汽车对于电网而言是一种增加了时间因素的可控负荷,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的关系类似于E-mail与因特网的关系:智能电网能够将粗放、无序的充电纳入智能电网的范畴,实现充电的有序化、智能化,从而促进电动车的发展。此外,电动车可控负荷和智能电网结合能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的特点,大规模推广应用电动汽车,也能更好提高电力资产的利用效率。
以下为实录:
记者:来教授,您好!最近这两天的论坛上很多专家也就电动车的发展做了很多的描述。我们知道您所从事的智能电网,被称为电动汽车发展的保证。请您阐述一下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关系。
来小康:早上好!我从技术方面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因为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最大的差别就是它的能源来源变了,原来是石油或者油,现在变成电,必然需要相应的网络或者是供电设施来为它补充能源,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这样就把车和我们电网结合起来了。那么它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网呢?我们觉得电网要应对电动车这种特殊的负荷,我们觉得用智能电网来和它融合是最合适的。
因为电动汽车的特点是用电池储存一定的电量然后运行,这一点对我们电网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负荷。我们过去的负荷都是功率型的,比如说灯泡,你有40瓦灯,那么我提供你40瓦功率的电源就能亮,现在电动汽车把时间因素加上去了,这个电池我不一定非得是额定的功率,但是我把时间放长,就仍然能够保证运行。这个在我们专业角度叫做可控负荷,可控负荷和智能电网结合是最能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的特点。
简单说,有人这样比喻,我非常欣赏——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有点像E-mail和因特网的关系。大家想一想,我们用因特网的时候,最方便或者最让我们引起兴趣的是E-mail,同时E-mail又刺激了因特网的发展。电动汽车也是具备这种特征,因为它是可控负荷,我们电网针对这种可控负荷,用智能化的电网,通过信息的双向流通,能量的相互交换这两大特征,能够促进电动机的发展,所以它们之间有这样的问题。我们电网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使过去粗放的、无序的充电被纳入到智能电网的范畴来,有序的智能化的充电,一个使电动机的运行更便利、更经济,同时我们又能够充分利用电网的资源,减少社会的投入成本。这样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记者:智能电网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我们知道近几天专家的观点都十分乐观,未来电动汽车将是发展的潮流,未来电动汽车的规模化以后,对于智能电网反过来又是怎样的作用?
来小康:我刚才说了,由于电动车的这个特点,它应用的电池,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可控负荷,或者是移动设施的储能元件,它规模化发展,如果我们应用了这个特征,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电网的现有资源。比如刚才有专家提到,我们现在电网如果是即发即用,瞬时平衡的,我们的设备都要打出很大的预量,其实我们电力资产利用率是不高的,但是这种大规模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了,我们利用了移动储能的特点,那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我们现有的电力资产,也就是社会资产。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通过智能化或者是充电服务,使电动汽车在它现在受限于电池这一点,因为电池的比容量不够,电池技术还没有达到那种突破,必定是续驶里程都受限制,如果我们智能电网是网络化的,那我们通过网络的方法,在它的有限的行驶半径中,都可以及时得到电量的补充,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运行中跑半截没电了的这种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