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明显过热和盲目建设

2015-06-24 16: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今年被称为智慧城市建设元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掀起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高潮。11月20日,由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和神州数码共同主办的“城市·产业·大变局——云时代的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根据IDC所做的2014年全球智慧城市预测,2014年,全球15%的城市将有机会步入智慧城市成熟期。那么,我国这项比例又会是多少呢?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表示:“考虑到经济因素,我们最乐观地预测,我国2014年有机会步入智慧城市成熟期的城市比例不应该超过30%。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明显的过热特征和盲目建设的苗头,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高度重视。”

  单志广坦言,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四风”问题。一是跟风,即不少地方在缺乏对真实需求的判断和对真正建设路径的把握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展建设;二是虚风,即有些地方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往往追求“高、大、快、上”,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投入产出率低,缺乏应用实效;三是歪风,有些地方贪大求全、贪高求洋,重设备技术,轻机制建设,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四是阴风,即重建设发展,轻安全保障,缺乏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方面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制度,这可能会对交通、能源、金融等重要信息和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对此,单志广建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务实推进”。“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智慧城市是一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因此在建设上需要‘总体部’,负责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单志广说。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融合多种新技术应用的先进城市建设理念,需要一个逐渐被各城市认识、理解、落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评估体系设计,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效益衡量方式,为智慧城市落实提供行动参考,从而缩短从认识、理解至付诸实施的过程,加速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促进城市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良机,提升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其次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对各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助于城市按照"感知中国"战略清晰认识当前建设实际,并指导规划制定,以更高效地落实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在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一段时间以后,智慧城市评价能够定期对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查看建设效果,以及时调整完善后续实施方案,保证智慧城市按照循环优化的路径高效开展。

  目前,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的作用愈发凸显,科学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已经成为规范、引导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最重要理性研究。因此,在成功举办三届全国评估的基础上,2014年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继续开展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希望通过评估掌舵好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未来方向,增强智慧城市建设信心,树立智慧城市优秀典范,促使我国智慧城市科学、健康、有序发展。据悉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估报告将在“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揭晓本年度排名得分情况。(原文略有修改)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