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牵引浙江制造提质升级
——袁家军省长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论坛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11月8日)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昨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向本届互联网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对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对信息时代人类共同福祉的高度关切,对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数字世界的真诚愿望,为推动全球数字化发展,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黄坤明部长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了携手共建数字世界的“中国方案”。浙江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按照黄部长讲话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从2014年到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走过了5个年头,参与一届比一届广泛,讨论一届比一届深入,乌镇从“千年古镇”迈向“世界名镇”。“浙江分论坛”举办了五届,主题从信息经济、智能制造、大数据、数字经济,到本届的“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紧扣全球潮流、契合大会主题,共商浙江发展之策。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5657万浙江人民,对本届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工业互联网牵引浙江制造提质升级。下面具体分享三个方面想法:
第一,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促进人工智能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我认为, 工业互联网是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加快其发展有利于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从本质上看,工业互联网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加速器”。工业互联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配置生产资源,提高产品精度和质量,推动质量变革;具有较强渗透性,推动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效率变革;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动力变革。
从规律上看,工业互联网遵循工业演进规律、科技创新规律、企业发展规律,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遵循工业演进规律,催生众包众创、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智能服务等制造新业态,打造新型制造体系。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注重人才、研发和综合集成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共同打造价值链和产业链。
从趋势上看,工业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工业领域新潮流。 全球看,发达国家围绕核心标准、技术、平台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构建数字驱动的工业新生态,工业互联网发展成为各国竞争焦点,如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新工业法国等。据预测,2020年全球将有340亿台设备联网。 中国看,工业互联网发展与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启动,目标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完成“工业2.0(电气化与自动化)普及、工业3.0(信息化)补课、工业4.0(智能化)赶超”的历史任务。 浙江看,正处在制造业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为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和数字浙江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总之,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内容、新时期“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载体,对于支撑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第二,浙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工业互联网发展。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部署推进数字浙江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其中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盘”,以全国唯一的“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扎实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2万亿元、占GDP的39.9%、居全国第四,电子信息、软件、互联网等全国行业百强数位居全国前列。 在工业提质增效上,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居全国第三,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国第四,3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十,5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在“两化”融合发展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102.52,连续两年全国第2位,重点行业典型企业ERP、MES、PLM、SCM普及率、装备数控化率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在役工业机器人5.5万台、居全国第一。具体工作中,重点实施四大行动:
一是“机器换人”行动。通过实施“机器人+”“数字化+”“互联网+”,对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提质增效。我省自2012年启动实施“机器换人”以来,5年提升劳动生产率51%、相当于解决劳动力短缺300万人。浙江春风动力通过“机器换人”,实现了工人、机器、物料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人均效率提升30%,设备利用效率提升25%,库存周转提升50%。
二是智能制造行动。建设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推动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络化。目前我省已建成40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车间和工厂,如娃哈哈、正泰、巨化、老板电器、巨石、卧龙电气、天能等。到2022年,建成100个示范智能工厂。
三是“企业上云”行动。推动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全省累计企业上云数26.8万家,到2022年实现50万家。全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运用阿里云ET工业大脑,优化生产参数模拟仿真,使混炼胶平均合格率提升6.2个百分点,2017年至今共节省成本1560万元。
四是“两化”平台打造行动。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培育一批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商,帮助企业生产从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迈向智能工厂。到2022年,培育200家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商。新昌陀曼智造在轴承行业推广“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已服务100余家轴承企业,企业平均设备效率提高20%、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2%、劳动用工成本下降50%,2019年底计划服务1000多家轴承企业。
第三,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浙江愿景
总的目标是:以创建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为引领,发挥浙江制造业大省和数字经济大省双重优势,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政策促动、开放联动,2020年建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先行区,2025年建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让工业互联网真正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为全国提供工业转型升级样板。具体是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工业平台体系。加快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即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基础性平台—“supET平台”和一批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推动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到2020年,开发集成3万款以上工业应用程序(APP),连接5000万台工业设备,服务1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
二是产业支撑体系。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高标准建设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加快核心共性技术攻关,构建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产业。到2020年,全省培育3000家深度应用示范企业。
三是网络基础体系。依托云上浙江和数据强省,改造工业企业内网,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加快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
四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平台,建立涵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
五是工作推进体系。重点是“五个一”:健全一个组织机制。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各地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一个省部合作机制。就是完善浙江与工信部的省部合作机制,共建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依托一个平台联盟。就是依托“1+N”工业互联网平台联盟,深化架构、技术、标准、应用等交流合作。建立一个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平台、服务等的国内外合作机制。研究一套统计评价激励体系。建立工业互联网统计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大优秀典型案例推广和激励力度。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前,全球发展已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我相信,互联网和工业的碰撞、联通、融合,一定会结出“两化之花”。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本次论坛为新起点,以共识为基础、共进为动力、共赢为目标,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促进商业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转型、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拓展,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最后,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