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平:互联网+城市无锡模式

2015-06-25 16:06 来源:国脉物联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5月22日上午,“2015中国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以“探索互联网+智慧城市、共论物联网发展新常态”为主题,由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与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联合举办,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指导单位。大会共有行业主管领导、业内专家、知名企业代表约200人参加。

  会上,无锡信息化与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张克平发表了“互联网+城市无锡模式”主题演讲。他对“互联网”、“城市”及“互联网+城市”进行解读,认为智慧城市是“互联网+智慧经济+智慧社会+智慧时空”,智慧城市要大于“互联网+城市”,并对无锡的智慧城市模式进行了介绍。

  

  无锡信息化与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张克平作主题演讲

  张克平分别解读了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城市”, 他说互联网重点是“网”,“互联网+”重点是“+”,两者本质不一, “互联网+”的本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相互渗透,是理念,也是模式,更是形态。它不是简单的叠加,也不是机械的连接,而是“跨界、开放、创新、融合”的集聚体,追求的一定是“1+1>2”的效果。“互联网+传统”一定不是物理反应,而是化学反应。他认为“互联网+”不是“老调重弹”,而是“老调新弹”、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既加药又换汤”,属于经济发展新常态范畴。

  不管是互联网、智慧城市,还是互联网+,现在更多的是谈我们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张克平认为少了一个时空结构,他认为时空的发展跟我们的社会、经济紧紧相关,我们在探讨智慧城市的时候,不要忘记时空对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互联网+城市”,基于无锡智慧城市建设,张克平认为,智慧城市由三大部分构成:智慧社会、智慧经济、智慧时空。“互联网+”即“互联网+各行各业”,按照智慧城市来讲,互联网+智慧经济+智慧社会+智慧时空,他不认为互联网+城市不能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要大于互联网+城市。在互联网+城市问题上,网络是“互联网+”的基础,信息技术是“互联网+”的支撑,城市是“互联网+”的载体,智慧城市建设为“互联网+”提供了一片新的蓝海。张克平指出智慧城市具备四大功能,是结构调整转换器、产业升级加速器、经济发展倍增器、社会进步助推器。

  张克平介绍了智慧无锡建设的总体思路、方向、模式、架构等。智慧无锡以“感知中国、智慧无锡”为主题,以“惠民、强企、优政” 为宗旨,以1425工程为核心,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中心(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并向社会开放数据)+四个平台(建设电子政务、城市管理、经济运行、民生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向社会提供服务)+N个应用(推进各行各业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福祉的示范应用,减轻城市病带来的危害),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题、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达到让城市更宜居、让产业更发达、让生活更便捷、让百姓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打造智慧之都,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运作协同化、手段创新化、服务个性化、监督透明化。他说,智慧无锡建设的三大亮点:一是体制机制创新(包括机构设置、队伍建立、资金管理);而是建设模式创新(包括整合、优化、共享、外包);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包括无线无锡、光网无锡、宽带无锡、三网融合)。

  张克平还介绍了智慧无锡正在推进的几项工作,包括一中心四平台年内上线运营、25个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创新政府网上办事模式、进一步推进政府数据网上公开、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全市视屏探头系统整合等。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